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自强之歌
王翠萍 非遗无言 大爱有声
信息时间:2024-01-29 阅读次数: 【打印本页】

根据残疾人的不同喜好,王翠萍(右四)会教授他们不同形式的手工艺,有棕榈编、糖画、剪纸、中国结编、穿珠串、布艺、针绣等。刚开始,每天到王翠萍这里学习的只有两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21人。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雉城街道一小区北门,有一家名为“寻缘坊”的工作室。和周边餐饮店人来人往、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同,它显得有些静谧无声。

中国结、棕榈编、丝网花、串珠……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手工作品摆满工作室的案架。这是“无声有爱”团队的“根据地”,也是手工艺人王翠萍为聋人学员们倾心打造的家园。

坎坷人生 荣获“百艺人家”美称

今年64岁的王翠萍,是浙江省湖州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剪纸、串珠、刺绣、编织无所不能,光技能证书就有13个种类,坊间有着“百艺人家”的美称。

虽然有这么多的手艺在身,但是王翠萍的人生道路却充满了坎坷。

13岁那年,王翠萍被安吉县少年体校选中进了游泳班。一次集训时,因地面打滑侧身摔进泳池,她的耳膜被震穿,加上就医不够及时,最终被诊断为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1977年,王翠萍参加工作,在长兴煤炭机械厂从钳工做起。下岗后,她利用自小积累的编织特长,在丈夫徐坤年的支持下,购买了两台日本进口提花机,在家做起了羊毛衫编织生意。但好景不长,机械化编织对手工编织市场的冲击巨大,致使手工编织市场一下进入冰封时期,王翠萍一年就亏损了18万。这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王翠萍一度一蹶不振。

但在丈夫的安慰鼓励和儿子儿媳的经济支持下,王翠萍积极调整心态,决定改行到广州学习美容课程,但命运再次和她开了个玩笑——学艺期间,她被诊断患上肿瘤,不得不再次停下脚步,回到家乡治疗。

病痛的折磨让王翠萍难以继续学艺之路,好在家人细心照顾,王翠萍终于战胜了病魔。

正如贝多芬所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才能走向欢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翠萍重拾编织的乐趣,开始研究学习丝网花、棕榈编等手工技艺,有时还会到各地拜师学艺,学习各种不同的手工艺制作。她不断尝试将多种手工制作方式运用到同一幅作品中,家中的不少物品都成了她的灵感来源。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王翠萍的手工作品代表作越来越多,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仅多部作品获得省级比赛大奖、在电视台展播,2017年,王翠萍创作的竹编草编柳编作品《时光》还被同济大学博物馆收藏。2021年,王翠萍成为湖州市传统编制技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他们喊我‘妈妈’,我就当他们是我的孩子,这是我们之间的爱。这里有我的一份责任在,我要把爱继续传递下去。

心系社会 创办“无声有爱”团队

小有名气的王翠萍并不满足于现状,她一直在找一个机会,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2017年起,王翠萍便以社区文化志愿者的身份认领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匠人之心”手工室,每周三为小区里的居民免费授课,教授他们剪纸、编织。

也正是那年,长兴县残联打算组织一期残疾人技能培训,了解到王翠萍擅长剪纸后发出邀请,王翠萍也因此和这群“无声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

剪纸培训班上,许多聋人学员从来没有接触过剪纸,但5天时间下来,不少人已经能剪出各种漂亮的图案。结业之后,聋人学员依依不舍的表情让王翠萍陷入深思。

王翠萍深知残疾人在社会中的不易,于是,从那之后,她决定利用每周开设公益课的机会,让所有想学剪纸的听力残疾人参加,长期教授他们剪纸、编织等手工技能。她还根据残疾人的不同喜好,教授他们不同形式的手工艺,有棕榈编、糖画、剪纸、中国结编、穿珠串、布艺、针绣等。刚开始,每天到王翠萍这里学习的只有两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21人。

王翠萍经常带着聋人学员外出搞活动、做公益,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记住这个团队,2019年,王翠萍给他们取了个名字——“无声有爱”。

践行担当 不忘“爱的传递”初心

最早跟着王翠萍学习手工的,是一个叫彭明秀的姑娘。起初接触,王翠萍只觉得彭明秀脾气不好,和周围人格格不入。随后,王翠萍开始格外关注彭明秀的动向,她主动打招呼,课堂上也爱和彭明秀多说两句。从那以后,彭明秀便成了王翠萍身后的“小尾巴”。从剪纸到串珠,彭明秀一点点掌握技能,人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聋人学员许义昌、倪晓媛擅长剪纸,如今作品获得不少荣誉,已经成功出圈。这几年,王翠萍经常带着“无声有爱”的成员和他们创作的作品,参加活动和展会做义卖。王翠萍不仅帮助大家赚钱,还带领聋人学员加入公益组织,主动参与肢体残疾人的送教上门活动。王翠萍说:“七一教剪纸、端午送香囊,材料费就是义卖所得,我们把钱投在公益事业上,就能温暖更多人的心。”

“我们本来就没有什么收入,王老师带我们学会了很多手艺,还和我们一起去义卖,所以我们非常感谢王老师。”彭明秀用手语“说”道,“王翠萍不光是一个好老师,还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大家。”

今年64岁的王翠萍本应依照家庭规划,去杭州和儿子一家团聚。但为了长兴的这群特殊学员,她选择了留下。“他们喊我‘妈妈’,我就当他们是我的孩子,这是我们之间的爱。这里有我的一份责任在,我要把爱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