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盱眙县近年来通过系统化电商培训与就业帮扶,助力残疾人实现创业梦想,累计已有300余名残疾人走上电商就业之路。当地残联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多期免费电商技能培训,涵盖网店运营、直播带货、数据分析等内容,并持续提供创业指导。同时,依托“百企千岗”等就业援助专项行动,举办专场招聘会,联动企业开发适配岗位,推动残疾人融入数字经济。通过政策扶持、技能提升与岗位对接的“三管齐下”,盱眙县不仅拓宽了残疾人就业渠道,更激发其自强精神,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发展的双赢。
一、项目举措
(一)全面开展电商就业摸底筛查。以16-45岁的持证残疾人筛查为主线,建立健全持证残疾人筛查和走访交流的多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商培训和科普宣传,完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能力,共筑“电商兴县”梦想。
(二)五大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大力实施“电商助残”战略,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在电商创业、残疾人就业、电商培训、就业服务、创办残疾人创业孵化园等五大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全县范围内扶持20多名残疾人从事电商创业。
(三)成立盱眙县“电商助残联盟”。为了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愿望,自食其力、残而有为,在县残联和高海林龙虾调料公司的支持下,联合组建了残疾人电商助残联盟,依托企业的资源优势,为残疾人提供培训、就业、网上创业一条龙服务。
(四)开发“电商助残”就业项目。为“电商爱好者”开展社交支持、职业培训、家庭支持、安全保障、法律援助等服务内容,为其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保障;为16岁以上大龄青少年和45岁左右的电商爱好者开办辅助性就业项目,根据个体差异,由职业技能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并让他们进行实操训练。以电商助残为手段,设置影视后期制作、直播带货、售后服务、残疾人手工制作、文创产品加工等多个就业项目,千方百计帮残疾人在电商领域创业就业降低门槛。通过“电商助残”战略的实施,切实帮助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五)营造包容支持的社会氛围。举办“红色联动,爱伴成长”系列活动,呼吁全社会正确认识、理解并接纳“电商爱好者”,主动践行“友爱、互助、融合、共享、支持”的理念。县残疾人服务中心、城市综合体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电商爱好者”宣传标语、视频,在公共场所发放公益宣传海报,在宣传平台推广残疾人电商创业故事,一起为“电商爱好者”亮一盏明灯,助一臂之力,使残疾人就业问题得到了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关注和支持。
二、项目成效
(一)“电商就业”工作全面启动以来,2024年已为1200余名残疾人开展专业性筛查,实现16岁—45岁“电商爱好者”接受筛查比例(初筛率)达85.96%;已为300名“电商爱好者”提供“电商就业”服务。
(二)“电商爱好者”筛查年龄扩大到45周岁以上后,与残疾人救助政策更好地对接,将极大程度解决这部分群体的家庭照护困境,家庭可增加1人的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为提高工作质量,盱眙县残联制定出台该县残疾人电商创业扶持办法,完善免费培训、孵化、就业一条龙服务机制,支持残疾人依托当地优势资源或者自身特长,开设网店或从事电子商务配套行业,实现自主创业。同时,盱眙县残联鼓励残疾人将已在线下开设的如盲人按摩店、工艺品店、农村土特产店、农家乐、服装店、电子产品店等以及已创办的企业向线上发展,开设网上店铺或成立电商企业。
(四)通过“云客服”、“直播切片”项目,为残疾人提供居家就业机会,帮助其通过线上客服服务实现稳定收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商带头人的作用,带动残疾人网上创业。为他们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让他们以积极健康的方式融入社会生活,减轻家庭负担,起到了自主独立一人、解放一家的效应。
(五)让更多人关注“电商创业”,推动社会的包容性和进步性。
三、基本经验
(一)建立多部门协作工作机制。与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盱眙县公交公司等四家单位签订助残协议,为盱眙县助残联盟注入新鲜血液。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康复教育体系。发挥机构—家庭—社会各方作用,尤其是家长的代表作用,推动相关政策落实和社会支持,解决电商创业家庭“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为“电商爱好者”创造一个更加包容、支持的成长环境。
(三)打通“电商创业”全程关爱服务链条。从认真筛查—免费培训—支持创业,探索创新“电商创业”全程服务新模式、新路径,加快建设“电商创业就业”服务关爱体系,推动全县“电商创业”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