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是残疾儿童黄金康复期,早介入、早干预、早康复,成为残疾儿童康复的有效手段。“十四五”时期,中残联推出了残疾儿童早期干预项目。2022年起,宿迁市泗洪县残联依托泗洪康复护理院承接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任务,高标准经费保障、高效率专业服务,实现高质量康复成效,为56名0-3岁听力、肢体等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家长培训、亲子同训、家庭环境评估与康复指导等早期干预服务。经评估对,对比参与试点的95%以上儿童效果显著,肢体功能能力大幅度提升,以"早"字为笔,以"爱"字为墨,在0-3岁残疾儿童生命最初的年轮上书写奇迹。
宿迁市泗洪县残联制定了《泗洪县“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工作方案》,精细化推进明确目标任务、标准内容服务、组织实施等工作。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泗洪县残联坚持“家长培训、亲子同训、家庭环境评估与康复指导”三位一体,增强家长康复意识,改善残疾儿童功能状况,提升残疾儿童自身能力,有效提升残疾儿童康复质量。
项目实施过程中,宿迁市泗洪县残联指导、支持项目承接单位持续优化康复服务、不断强化业务提升、一直强化人才锻炼,形成“四化”工作经验,助推试点成效运用深化,实现康复健残工作目标。一是人才专业化。通过内培外引方式,一方面对机构内的康复老师进行培训提升,另外一方面积极招引康复人才进机构工作。二是宣传立体化。充分利用爱耳日、残疾预防日等主题活动组织宣教活动,通过各类媒体加强对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进行宣传,扩大知晓面,引起家长和社会面上重视。三是服务创新化。与基础康复项目相比,早期干预项目里增加了亲子集体互动活动,增进了亲子关系,提升了康复意识;帮助家长正确的认识和教育孩子,建立了亲密的亲子关系,同时减轻了家长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四是培训体系化。根据康复业务制定培训学习计划,开展基础知识讲解、训练方法介绍、家长技术指导、残疾病因分析管理,家长成为“家庭康复师”,残疾儿童享受全方位康复服务。
项目实施以来,宿迁市泗洪县残联紧紧抓住信息筛查、团队组建、专业服务、创新发展、评估管理等关键环节,有序有力推进试点项目落地见效。一是确定定点机构筛查服务对象。根据文件要求筛查符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条件的0-3岁听力、肢体等残疾儿童,且家长有参与意愿,能够配合试点工作开展。督促康复护理院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二是建立干预团队并开展服务。组建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干预团队,为受训儿童提供包含为受训儿童家长提供儿童养育与教育知识、康复基础知识与技能等培训及心理支持服务。在家长的参与下为受训儿童提供一对一的功能训练;组织开展亲子集体互动活动。采取入户访视等形式为受训儿童家庭提供家庭环境评估、康复训练指导。提升早期干预团队专业技术水平,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三是一案一策,创新医教结合新模式。采用“医教结合”模式,基于儿童的具体残疾程度及发展需要,配备医疗专业、教育专业人员,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对每位儿童进行针对性评估并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四是强化质量管控,保证康复效果。成立技术评估小组,科学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每月对康复质量和病历档案进行督查并整改,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每月通过微信、电话、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儿童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回访。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十四五”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项目在宿迁市泗洪县取得较好成效,56名儿童肢体功能显著改善,家庭康复能力全面提升,社会对残疾预防的认知持续深化,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支撑、家庭参与、社会协同”的康复服务新模式。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残疾儿童点亮了生命的曙光,更以“小切口”推动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